电话:1342671688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心理治愈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中国论文网 时间:2017-11-23 作者:台山人力网 浏览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大学生毕业分配经历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招统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然而,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准备更多的是一次次考试,对于择业方面的准备却知之甚少。面对择业中的种种矛盾,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因此,了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产生的心理矛盾、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解决心理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矛盾及表现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羽翼丰满,对择业的期望值很高。想干一番大事业,却看不起眼前的小单位;想成为大企业家、大经理,却看不起眼前的小企业等等。产生了理想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这些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希望自己选择的就业单位能够马上定下来。一旦在择业中选择不到理想的单位,就会垂头丧气、丧失自信、心理紧张、烦躁不安。 
      2.“实现人生价值”与“缺乏艰苦创业思想准备”的矛盾。在择业中,一部分学生有远大的理想,然而,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不愿到艰苦的边远的地方去。为此产生了极度的心理矛盾,常常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3.“个人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矛盾。部分学生要求社会承认“自我意识中的我”,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择业。由于对择业的期望值过高,一旦择业受挫,就容易产生孤傲冷漠的情绪,出现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表现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消沉。 
      4.“想竞争”与“怕失败”的矛盾。多数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社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通过竞争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有一部分学生面对择业产生了既想竞争,又怕失败的矛盾心理。他们担心竞争失败丢了面子,有的由于害怕失败,认为不正之风干扰太大,肯定会失败。尤其是在择业中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调整目标、调整自己,而是压力重重,缺乏竞争的勇气。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极度的焦虑不安状态之中。 
 
      二、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当今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必然导致更多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过去“统招统分”政策的影响,他们什么都靠国家、靠父母,缺乏竞争意识。一旦面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就无所适从。另外由于受过去那种“大学毕业即为国家干部思想”的影响,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而现实与他们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易产生心理矛盾,造成心理压力。再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致使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比较欠缺,即使他们产生了心理矛盾,出现了心理问题,也不知道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或求助于他人和心理医生。 
      2.学校和家庭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过度强调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忽略了心理素质教育,致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机制。在高校,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就业心理咨询)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的变化。学生面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分配形式,迫切希望有人帮助他们解决择业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特别是在就业制度改革步子加快、竞争激励、信息量加大、人们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学生的上述要求更为迫切。但是,就学校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其次,在我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性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养态度、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性格塑造、个性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四世同堂”、“三代同堂”家庭已经为数不多,以独生子女为特征的“核心家庭”成为社会的主流,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慈母有余,严父不足”的现象,重视学生智育发展,轻视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溺爱型”家庭居多,学生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受挫能力普遍较差,一旦遭受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从大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来看,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过程,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往往对成功和荣誉体验得多,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得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时期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青年中期是心理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但同时又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在生理方面,已基本达到成熟水平,而心理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只是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反映在自我意识中,必然存在显著的自我矛盾。表现为认识能力落后于活动能力,自制能力虽有一定发展,但水平不高,因此会造成一系列矛盾,易引起心理冲突,处于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情绪起伏较大。正是基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导致他们的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有发生。而求职择业本身就是各种矛盾的聚合体,它是大学生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处在各种矛盾之中的艰难选择。 
 
      三、解决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矛盾的对策 
 
      1.作为社会和家庭,要关注大学生就业。作为国家应该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应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规范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公平竞争就业机会,形成良好的就业市场及就业环境,以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作为家庭,在大学生就业时期,应尽可能多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大学生择业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不仅要帮助他们寻找择业单位及择业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顺利度过求职择业阶段。 
      2.作为高校,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学校要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广泛宣传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步骤和内容,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当前就业政策、供求形势等择业信息,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和规定,减轻学生因对就业政策及形势的模糊认识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另外,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尤其是大学生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咨询,为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求职择业期。 
     3.作为大学生,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认识,增强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会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第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矛盾是由矛盾双方不可调和的因素引起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矛盾,就是由于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因此,克服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就应该充分认识社会和个人实际,认清当前择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分析社会需求和自我需要,既不过高估价自己,也不过低估价自己,寻找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最佳切合点,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对待职业选择,降低择业期望值。第二,提高认识,增强自我调适的自觉性。职业选择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职业选择,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应该利用这种发展机遇培养和锻炼自己,培养竞争观念和自主择业意识,不断培养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调适的自觉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面对职业选择过程中遇到的心理矛盾,大学生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心理学相关规律,通过自我调节与控制,改善心境,保持健康的心态。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可以利用自我静思、自我转化、自我适度宣泄、自我慰藉、松驰练习、理性情绪等方法进行调适。从而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为选择理想的就业单位、维持自身身心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3907号-1

地址: EMAIL:408119569@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