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委员因助人而成长,因助人而快乐!
来源:www.51psy.net
时间:2017-11-23
作者:台山人力网
浏览量:
班级心理委员因助人而成长,因助人而快乐!
内容大纲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目的和意义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性质
三、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
四、班级心理委员主要关注的对象
五、班级心理委员的基本素养
六、班级心理委员应掌握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处理
七、班级心理委员应掌握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八、班级心理委员应掌握的会谈技巧
九、班级心理委员的自我危机干预
十、班级心理委员对存在较高自杀危险的同学有效识别
十一、班级心理委员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同学
十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枚举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目的和意义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目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注重大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其潜能,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补充。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心理委员能理解和掌握心理辅导的一般理论,能正确识别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具备一定的应对措施,明确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观察并及时报告同学中存在的异常心理现象,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意义:
1、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心理委员的设立能进一步健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走进寝室,使原有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2、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潜能开发
经实践验证,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可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学会心理调适,寻求心理发展,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在班级中完善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大学生之间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及时调适,及时自我保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潜能开发。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经过培训的心理委员能协助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实现“全员心育,自助助人”的教育目的。
4、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
从心理自助和助人的角度,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和有关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调控和心理援助的基本技能,在促进其自身心理成长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同学自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实现学生“自助”成长的模式,成为院系心理辅导老师的助手,营造良好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性质
1、班级心理委员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一个辅助组织,主要是负责本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和实施的班干部。
2、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常识的宣传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心理健康教育动态的通讯员、危机干预的预警员和协助者、同学们的知心朋友(朋辈辅导员)。
三、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
班级心理委员需有健康的心理,具备奉献、服务意识,为人热情,沟通能力强、与同学相处融洽;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浓厚兴趣等条件。
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分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健康维护层面,即维护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要掌握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紧急干预的常识、提高自我心理素质,用自己的健康情绪感染大家。能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并将重大应急事件、行为异常学生的情况及时向院(系)心理老师和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报告;二是心理素质拓展层面,即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全班同学心理健康水平。其职责具体表现为:
1、认真完成学院、系部布置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和总结。
2、结合本班特点、心理需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全班同学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3、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紧急干预的常识,学习心理辅导技术,提高自我心理素质,积极参加校、院两级组织开展的心理培训、交流活动;
4、协助、配合院系心理辅导老师、学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有效的、形式多样的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协助老师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5、关心同学,及时沟通,帮助同学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关注本班同学的心
理健康状况,并将重大应激事件、行为异常学生的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或学院副书记、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上报同学的心理状况。
6、积极撰写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稿件,报道本班心理健康活动;参与策划、编辑本校的心理健康杂志—《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讯》和《大学生创造力开发》;
7、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
四、班级心理委员主要关注的对象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等;
2)情绪低落且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
3)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
4)解决困难能力较弱;
5)冲动个性;
6)学习压力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7)个人感情受挫;
8)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9)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10)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危险程度更大,应成为重点关注和干预的对象。
五、班级心理委员的基本素养
1、人格素养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班级心理委员应具备的人格素养包括:
①情绪稳定
情绪是乐观而稳定的,能自我悦纳、自我调节。
②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能积极、热情开朗地对待生活,善解人意,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这样才能具备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素质。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人际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尊重他人的价值,信任他人。亲切、宽容、和蔼、平易近人。
④真诚关心同学
理解同学,乐于助人,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真心愿意提供帮助。使受助的同学有安全感。
⑤不断完善自我
心理委员在接受专业培训的同时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修炼自我人格。在帮助同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⑥与人协作配合的能力
心理委员应善于倾听、沟通、合作,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⑦为理解人的本质而不懈努力
要不断地去探索人的本质。理解人的本质是一件难事,也许一生探索和努力也达不到完全理解的程度。
2、知识素养
阅读并掌握《开掘心智的金矿----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书籍中的心理学知识。
3、技巧条件
具备心理反应敏感、积极倾听、有效提问、合理转介的能力。